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下面是某初中教师在讲授《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一课时的教学片段:(教师在本课的尾声,利用剩余时间对本课相关内容进行拓展活动,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两则材料)材料一: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他在《随感录》中还写道:“火药除了做爆竹,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材料二: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又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和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师:鲁迅和马克思是如何评价中国发明的火药与指南针的?根据他们的结论,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生1:鲁迅认为中外对火药、指南针的使用是不一致的。师:究竟不一致在什么地方?生2:中国用火药做爆竹,外国却用来做武器。师:那么马克思呢?生3:马克思认为中国的发明成为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工具和杠杆。师:这个结论来自哪里?生3:来自材料。师:材料是我们发现历史的抓手,通过材料阅读和解析,你们发现什么让你们感到不解的地方了吗?生4:鲁迅讲得不对,因为郑和航海也用到指南针,宋朝人就记载指南针在航海上的运用了,另外,中国在宋元时期打仗就已经使用火药武器了。生5:鲁迅和马克思的观点也并不一致。鲁迅是批判,马克思是赞扬。师:现在看来,鲁迅的观点不仅与马克思不一致,似乎也与事实不一致。是不是鲁迅的历史知识欠缺了呢?师:那么我们想不想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把“李约瑟难题”、特定社会条件下的唯物史观带到课堂上来,在解决过程中,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发现新史实)问题:请对该教学片段中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 该教师在授课的结尾阶段开展的历史知识拓展,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相关教学理念和要求。具体有两点:其一,努力创造一系列条件,使学生能够有抓手,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大胆地提出问题;其二,该教师为学生发现问题采用了史实铺垫和分层推进的办法,先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质疑,然后解决教师设定的史实性问题,建构起知识背景,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感知。该教师促使学生在阅读材料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教师给予鼓励后,激发了学生提问的勇气,这是真正地发现问题。通过该教学片段,可以从中汲取的经验是:必要的知识背景的建构,问题的客观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及其鼓励以及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都是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所必需的辅助条件。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
- 《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有
- 1933年,英法等国就曾建议建立与国际货
-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
- 有人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列宁与罗斯福两人
- 李大钊的《()》是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宣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
- 据《申报》记载,1896年杭州的通益公纱
- 恩格斯说:“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
-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广西人,世代以烧炭种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
- 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
- 苏联通过这场战争成功把中国诱人与西方决裂
- 201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15周年,为
- “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
- 《初学记》引《宋百官春秋》说:“周受命,
-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
- 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 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
-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