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各有哪些?
-
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侮辱。
(4)索要财物。
(5)偷窃,毁坏财物。
(6)赌博变相赌博。
(7)色情淫秽音像制品和读物。
(8)未成年不适宜进入的场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与不良行为一样反社会,差别在于严重程度不同。
(1)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带刀,不改。
(3)多拦截殴打,索要财物。
(4)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
(5)进行淫乱或色情卖淫活动。
(6)多次偷盗。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注毒品。
(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行为。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学生心理障碍
- 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
- 试述科技和教育的相互关系。
- 影响教学方法发展的直接因素有( )
- 简述思维过程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教学效果是评价选用教学方法好坏的唯一标准
- 关于终身教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
-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从成分上进行分析包含
- 国家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的审定,体现了社
- 结课的基本要求是()。
- 学校文化的功能主要有()
- 简述终身教育观念和理论的要点。
- 中学高年级中,最好的教学形式是( )
- 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以“
- 简述课程计划设计的一般原则。
-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下列()不是学生文化的成因。
- 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