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如何理解僧肇的“不真空论”?
- 384-414年,长安人,南北朝最重要的佛教哲学家,中国化的佛教哲学体系的奠基人。少年贫困,以代人抄书为生,遍读经史,由老庄玄学转向般若空宗,于是出家。二十岁时,已闻名关中。后到鸠摩罗什门下,与僧融、僧睿、竺道生等并称为“四圣”。主要著作有《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等,均收入《肇论》一书中。
僧肇的《不真空论》集中阐述了他的佛教宇宙观。即:不真空:般若学空观,既不认为万物之前有一个虚无阶段,也不是在万物之外设置一个虚无本体,又不是抹杀万物作为假有的存在而另立一个与相对立的虚无;而是就万物的存在本身洞察其虚假不真,是空;空:不是就有无问题而言,而是说的真假问题。事物作为幻象存在,不真实,故空;假号即俗谛,真名即真谛;“有是有其事象,无是无其自性。事象既形,不能说无,待缘而有,故无自性”,“性空”,非真实。
在他看来,宇宙的一切都是缘起性空的,也就是说,一切的生是由于缘的聚会,一切的灭是由于缘的离散,所以一切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因为不真实,所以是空。他极力要说明的是虽然一切事物是虚幻的,但不是“无“,而是”不真“。为了论证不真即空,僧肇首先对六家七宗的基本派别“无心”、“即色”、“本无”三派进行了批判。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