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某校学生社团组织以“国际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试图从历史角度探讨两者的关系。 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家贸易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依据“讨论问题一”的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试从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
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进行国际贸易;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的回报。
原因: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大国的观念,秉承传统的对外友好政策。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这个社会阶层“生活中,招徕、竞争、炫耀、
- 清雍正时,川陕总督年羹尧有《谢御书陆贽奏
- 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图。结合所
- 明朝中后期,“安平乐道”已经不再成为士人
- 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
- 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
-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
-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实行的主要经济
- 清朝王应奎的《柳南续笔》中记载:“今棉之
- 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对于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正确的
-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比较发达。以下关于
- 关于下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晚清福州文人郭柏清在《沁泉山馆》中写道:
-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
- 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
-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
- 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一人之居
-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
-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