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谈谈大众传播“议程设置论”的提出和后来进一步的研究。
  • 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提出。他们在实证研究中发现,在人们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的对应关系: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大众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的对应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假说后来发展为“认知模式”、“显著性模式”和“优先顺序模式”。该假说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第二,“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主要着眼的是传播媒介的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第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也就是说,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传播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从现实环境中“选择”出它们认为重要的部分或方面进行加工整理,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受众。
    该假说的意义是:揭示了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社会认知过程中的有力影响,对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作用。该假说认为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关,为考察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议程设置的政治、经济的力学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假说的不足点是只强调了媒介“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忽略了“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