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宋元时期福建与澎湖、台湾的经济交往状况。
- 公元1087年,宋政府于泉州增设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自然也管理澎湖列岛。此时澎湖逐渐成为泉州与南洋贸易之中转站及两岸互市之枢纽。当时任职泉州市舶司的赵汝适,以其与海外诸国及台湾地区的交往作《诸番志》(成书于1225年)称:“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同时,有关文献也记载至迟到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澎湖已在行政上归属泉州府晋江县。此时朝廷已派兵屯驻,岛上居民已纳入宋政府编户之中。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中原和福建的人民为躲避兵锋,寻求安定的生活处所,纷纷逃亡进入台澎地区,开始对澎湖的大规模开发,而后逐步扩及台湾。正是由于宋末有大批大陆人迁入台湾、澎湖,两地商业贸易显著发展,所以有“台地多宋钱,如太平、元祐、天禧、至道等年号”。元朝统一中国后,忽必烈于至元(1264—1294年)后期设立澎湖巡检司,其职责管理澎湖居民,而且还要加强闽台航道的安全与保护对台商贸交流。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至元贞二年(1297年),元政府积极经营台湾事务,开展与台湾贸易往来。同时,元政府为经营台湾,于“大德元年(1297年),立福建平海行中书省,徙治泉州,图琉球也”。大约就在这个时期,为了便于在瑠球的活动,元政府遂于澎湖岛上设立了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当时澎湖岛上的移民以泉州籍为主,他们生活稳定,经济也有所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对大陆的商贸交往。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长空有月照两岸,浩海天礁宜三通”。此联
- 闽南,台湾和祖家在安溪的华侨信奉的佛祖是
- 简述榕台经贸发展面临的挑战。
- 福建省海岸线长度位居全国第()。
- 泉州历史上第一个入相状元是()
- 为什么闽台民居有相似之处,有何特点?
- 概括福建金石的特点,谈谈你对福建金石文化
- 传于闽北的《竹林刀花》,生动地反映了人民
- 福州在给长辈祝寿时,于正寿前一天必须先做
- 对于闽学,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有代表性的如
- 台湾的弄牛犁舞蹈,是农人模仿牛犁田驶犁的
- 厦门市对台经贸交往的现状和特点有()
- 宋代在福建印刷的()等经藏,刻工精美,卷
- 著有《焚书》等力作,被封建卫道者视为“异
- “庙多神多道士少”是福建道教的主要特点之
- 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有哪些?
- 由于郑清对峙,清政府对郑氏政权以台湾、澎
-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的麦加,
- 除了方志外,福建的其它地方文献也十分丰富
- 武夷山市兴田城村的汉城遗址的建筑风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