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 (1)上层滞水指赋存于包气带局部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基本特征为
    1)无压性
    2)补、径、排特征,补给: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的补给。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径流:由水位高处流向水位低处。排泄:存在流向局部隔水层边沿的径流排泄与蒸发排泄两种排泄方式,且蒸发排泄较潜水更强,由于更接近地表。
    3)动态特征,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最大,动态最不稳定(在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三者之中)此外,水循环积极,易于恢复;由于规模小,缺乏多年调节性。正由于上层滞水规模小,动态变化又大,难以保证稳定供水,故只能作为暂时性供水水源。
    4)水质特征:水质最易遭受污染。
    (2)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潜水含水层)中的水。其基本特征为
    1)无压性:潜水面上无稳定隔水层存在,直接与大气接触,具有自由水面,属无压水,即潜水的自由水面不承受大气压强以外的任何附加压强(水文地质学中衡量压强的基准点是大气压强)。
    2)补、径、排特征,补给:在其分布范围内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或凝结水的补给,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径流:由潜水位高处流向潜水位低处。
    1) 排泄:存在两种排泄方式:径流排泄:即以泉或泄流等方式排向地表或排入地表水体。蒸发排泄:即以蒸发或蒸腾的形式排入大气。
    2)动态特征,潜水动态不稳定,其水位、水质、水量等明显受控于气象、水文等因素,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潜水参与水循环积极,易于恢复。含水层较薄时往往缺乏多年调节性。
    (3)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间含水层中的水(注意:“充满”二字,否则叫无压层间水),中间的含水层就叫承压含水层。其基本特征为,1.承压性: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隔水顶板时,承压水会沿钻孔上升到高出含水层顶面某一高度才静止下来。其产生的原因就是由于上覆隔水层对下部含水层中地下水施加了重压。
    2.补、径、排特征,补给:主要的补给方式有:含水层于地表出露处直接获得补给;通过连通于地表的导水断裂获得补给;上下含水层的越流补给等(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径流:由测压水位高处流向测压水位低处。排泄: 径流排泄为主(以泉或泄流的方式排出地表,或排入地表水体或以 越  流方式排入其它含水层)。
    3.动态特征,由于承压水存在上覆稳定的隔水层使其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影响较小,由此决定了:承压水动态较潜水更为稳定。此外,承压水循环缓慢,难于恢复,常具一定规模,具多年调节性。
    4.水质特征,埋深浅、含水层规模越小,水循环积极,有利于形成淡水;相反埋深大,含水层规模越大,易于形成含盐量高的水。与潜水相比,水质更不易遭受污染。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