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领导问题研究视角的演变。
  • 在现代领导理论研究中,先后出现了分别以特质研究,行为研究和领导情境研究为中心的三个不同阶段。
    1)特质研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早起研究中,人们对领导行为的研究集中于领导者的特质上,这种研究的出发点是把领导者看做先天具有领导素质的人才,而被领导者不具备这些素质,因此人群可以分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两类,领导者是组织的中坚和“救星”。这类研究偏重于研究领导者所具有的素质,目的在于为挑选领导人才提供参考标准。
    2)领导行为研究 鉴于特质论的不足,管理专家把目光转向对有效领导的行为结构的研究。这些研究中最有成果和为人们公认的,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密西根大学的研究,这两所学校的研究工作达成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即构成领导行为结构的主要维度是两个方面:员工导向和工作导向。前者是指领导者重视人际关系、信任和尊重下属的程度,后者是指他们强调工作目标和技术,忽视下属作用和正当要求的表现程度。 
    3)领导情景理论
    西方管理学界在领导情景理论这一领域较有影响的是菲德勒模型、何塞•布兰查德的情景理论、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这些理论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其基本思路是一样的:不存在唯一有效的领导模式,领导活动的趋向和方法,要根据导者的管理风格、群体规范、环境的威胁和压力、任务特征、被管理者的特点等要素综合考虑。成功的领导者,是善于在不同环境中改变领导方式的管理者。
    4)针对教育组织具体情境的有效的领导理论
    ①转化式领导理论。转化式领导是美国学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在其1978年出版的《领导》一书中正式提出的,后经肯尼斯•雷斯伍德等人引入到学校管理领域中。伯恩斯区分了“交易式领导”与“转化式领导”两种领导模式。二者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领导者实施领导行为所遵循的人性假设前提的不同。
    1.交易式领导模式遵循“经济人”假设,是指强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资源和利益交换关系的领导模式,该模式强调双方合作后各自从该关系中的最终利益获得,从而形成一种以满足自我需要为前提的临时性关系。
    2.转化式领导模式基于“社会人”假设,强调通过领导者个人与他人的接触而产生出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与情感的关联。一般认为,“转化式领导”含有四个主要的要素,包括:理想化影响、激励性动力、智力型启发、个性化考虑。伯恩斯认为,转化式领导是一般领导的理论基础,它可以在一切背景下应用。
    ②道德领导理论
    道德领导是美国学者托马斯•J•萨乔万尼首先提出的,他继承了伯恩斯转化式领导理论中的道德元素,并将此作为研究的基点,集中探讨领导行为中的领导者的道德影响意义。萨乔万尼认为学校是全然不同于工业组织的特殊组织类型。基于此,他首先将学校组织定性为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共同体与一般组织的差别如下表所示。其次,萨乔万尼扩展了传统的权威理论,将领导的权威分为五种,包括:科层权威、心理权威、技术—理性权威、专业权威、道德权威。结合学习共同体的组织特征,萨乔万尼提出将后两种领导权威扩充到固有的学校领导方式中去,使学校领导者实践基于正义、责任感和义务感的行为,借助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治理学校,构建学校发展愿景,强化学校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信念以及成员的承诺,实现学校成员的自我管理,发挥领导效能,进而完成学校从一般组织发展到学习共同体的转化过程,实现学校的最终培养目标。这就是学校道德领导的基本含义。
    学校道德领导的含义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学校道德领导理论中对领导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在道德领导中,学校领导的重要职责之一在于培养每位学校成员成为自身工作的领导者,而校长本人则自动升级成为“领导者的领导者”。
    第二,萨乔万尼提出学校的道德领导并不完全摒弃运用前三种领导权威对学校进行管理,反而认为这三种权威都是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权威形式,只是应该将道德领导置于领导的首位。

    ③分布式领导 有关研究发现,领导及领导的影响是分布于有结构的组织关系之中,是以组织中种种联合力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基于这样的事实,研究者提出了分布式领导的概念。分布式领导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概念的三个要素。 
    其一,强调领导的团体或网络的自然属性,这种领导的团体或网络是由相互关联的个人所组成的。
    其二,强调领导界限的开放性,突破了科层领导体系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绝对关系对立。
    其三,强调组织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应当掌握足够的专门技能,以满足组织成员承担起分散流动的领导职能的需要。
    总体而言,分布式领导理论突破了传统领导理论研究中的以授权、民主领导等概念为研究重心的静态研究视角,转而关注领导角色转换、行为流动的动态化过程。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