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小剧场运动
- 1922年蒲伯英、陈大悲主持创办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是我国第一所培养“专门的戏剧人才”的学校;1925年余上沅等恢复了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增设戏剧系,是第一个国立戏剧教育机构,戏剧艺术进入国家高等教育,走向小剧场运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北岛,原名赵振开,在“文革”他曾以“艾珊
- 《神鬼人》是()的作品,《人兽鬼》是()
- 《南归》的作者是谁?()
- 杨绛的散文集《将饮茶》的最后一篇是()。
- 食指诗歌的特色是什么?
- 三毛的最后一部作品是()。
- 简析《呼兰河传》在描写不同的对象时各有什
- 下列属于余华作品的是哪些?()
- 周作人著作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 “听见前面大家拿吃时铝盒的
- 批评界普遍认为,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出现
- “语丝”特色曾被一位作家这样总结:“任意
- 《梅雨之夕》中写雨中少女的美丽表现在(
- 《彷徨》集中的作品有()
-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
- 东北作家群
- 下列哪位作家曾学习绘画?()
- 1981年,刘心武发表了《立体交叉桥》,
-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展示了50多年的民族
- 丁西林《压迫》剧本是为了纪念谁而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