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材料一: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
-
①原因:自然经济为主;防止沿海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海患。
②危害:阻隔中外贸易;造成人民贫苦和社会不安;沿海港口城市走向衰落;影响商品经济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之一。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
- 在我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供风形式
- 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通晓不绝的夜市是在(
- 临淄的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汉武帝时主
- 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
- 《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 东南沿海的倭患平息后,隆庆元年(公元15
- 明清之际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
-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 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
- 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
-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
- 瓷器可分为青瓷、青白瓷和白瓷。“九秋风露
- 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
-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21世纪是
- 《二刻拍案惊奇》记载当时社会出现这样的现
- 史学界几乎对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都有着不同
- 如图,一艘明代沉船在南澳岛海域被揭开封尘
- 某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