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阿Q正传》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
《阿Q正传》在以“暴露国民的弱点”为主的同时,还显示了另一方面的重大意义,即对辛亥革命的艺术批判,或者说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的一些严重教训,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揭示了辛亥革命不重视发动、组织农民的弱点。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毛泽东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小说并未正面描写辛亥革命,却以革命为背景,再现了这样的历史真实:革命前,未庄的人们根本不知“革命”为何物,阿Q对革命更是“深恶而痛绝”。当他们从城里豪绅的逃难和传言里间接知道革命时,未庄仅只掀起了一场人心骚动,阿Q心目中的革命党,不过是“白盔白甲,穿着崇祯皇帝的素”的“反清复明”的队伍。更可悲的,是有着“革命”要求的阿Q,竟然到处找不到革命党。可见,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革命前和革命中都没有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和组织农民,根本没有把农民视作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这当然不可能取得革命的真正胜利。
其次,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一揭露,是通过对封建势力混入革命队伍,从而改变革命性质的描写完成的。革命曾使县城和未庄的豪绅们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但假洋鬼子、赵太爷父子、曾到未庄逃难的举人老爷,居然转眼间就成了革命党;而革命后的县政权里,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举人老爷则当上了帮办民政。这种对封建势力代表人混入革命阵营并篡夺领导权的描写,是历史的真实,集中地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小说对民主革命某些本质方面的真实描写,显示了鲁迅现实主义的清醒和深刻。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叶圣陶小说最突出的成绩,是对()的描绘。
- 为什么说《呐喊》、《彷徨》的用语具有现代
- 《()》一文中表现了苏秦由于(),细心体
- 一同被当作是女性文学代表作的两部小说是《
-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 简述“艾青体”长诗(叙事诗)。
- 无产阶级文学
- 老舍的小说为我们提供了()地区的风俗世相
- 被鲁迅称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乞走狗”的是(
- 下列人物不属于《围城》的是()。
- 《风波》开头的景物描写是否有象征意义?有
-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
- 梁羽生曾化名“()”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
- 小说界革命
- ()导演的《少奶奶的扇子》是中国现代话剧
- 1919年5月至8月,()与胡适围绕着“
- 郭沫若创作于“五四”前后的诗集《女神》,
- 春宝娘是()中的人物。
- 馒头上的箩纹这一细节出自()的小说()
- 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淡经营,()以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