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古有四民:日士、日农、日工、日商。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即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若能其一,则仰以事父母,俯以育妻子,而终身之事毕矣。 ——南宋《嘉定赤城志》 归纳并评述材料中的经济思想。
-
答案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农业的发展使国家税收稳定,从而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并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稳定。而工商业则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因此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如战国时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经济发展,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和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四民皆本观点突破了“农本工商末”的传统思想,认为商与士农工皆为谋生之计,是人们为生活而选择的不同职业,人因才能、家庭环境有异,不能强求一律,只要有正当职业并努力劳作就行。思想观念的变化折射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演化。如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流通的频繁,商业、商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商贾活动空间的扩大,商贾的作用愈来愈明显,为社会所认可,反映在意识形态上,才有四民同列的舆论。
以上两种不同的经济思想(观点),在其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都具有进步意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
- 成语“朝秦暮楚&rdquo
- 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
-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
- 南宋士大夫叶适说“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
- 有一种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
-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
- 下图所示为绘制于唐朝初期的敦煌壁画,描绘
-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
-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不晓绝”的夜市和“
- 据《天工开物》记载:“吴郡
-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
- 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购机一张,织诸色
- 某地发现了一座古墓,出土的随葬品有丝织品
- 我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并且在世界上享有盛
- 《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
- 中国古代的内阁创立于()
- 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
- 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