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水渠 舒乙 我对这位传奇英雄的认识,有一个突变。 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一条小渠,就完全变了。 仿佛为了寻找盖文学馆新馆舍所用国产装饰石料,我和我的同事来到了新疆,一直走到最西边,到了伊宁,到了边境。 我知道,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曾被充军新疆,一直发配到伊犁,是真正的受罚。多少年过去了,当地的政府和人民,为了纪念他,特地给他在老的伊犁将军府附近盖了一座纪念馆。我们决定抽空去看看。 在去纪念馆的路上,在路旁我看见了一条很长很规矩的小河,大概有5米宽,河水流得很冲,岸两旁有高大的树。开车的司机说它是渠,是人工开挖的,叫“皇渠”,是林则徐大人当年留下来的,为的是把天山上的雪水引下来,灌溉土地,变荒地为良田。这渠一直沿用至今,差不多已有160年的历史了。 这个小故事极感人。 它一下子,把这位举世闻名的英雄老人拉得很近很近了。对他,不是一般的崇敬了。复杂了,真的,复杂得多了。该怎么说呢?往大里说,牵扯到人该怎么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甚至,整个儿的,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都可以由这个故事中派出一些认真的思考来;往具体里说呢,想想看,那是怎样的逆境啊硝烟弥漫之后,戴罪受刑,充军万里,背井离乡,凄凉之至;却依然是一副大将风度,在别人的监控之下,指挥黎民百姓和部队官兵屯垦,披星戴月,风尘仆仆,终日挖渠引水不止。何等坦荡,何等乐观,何等潇洒!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样板,一个树在你我面前的,伟大的,不说教的,默默地,摸得着看得见的,平凡的,可以效仿的楷模。 距离——历史的,地理的,心理的,各式各样的距离,都拉得很近了,闭上眼就能看见。他是真真的一个榜样。让人能懂得,在逆境中该怎样保持人的尊严和本色。 总之,这条小渠给我带来的心灵震撼令我激动不已。它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感动。 以前,在福州我参观过位于老街上的林则徐祠堂;在福州郊区我还在雨中凭吊过林则徐墓,印象中它极大,石头上长满了青苔,特别有历史沧桑感;在广州我看过虎门焚烟的遗址;我还在不同的场合欣赏过林则徐不少的书法条幅。所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大的处罚是发配新疆。然而他的态度是: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趋避之 一个真正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的处世哲学便是如此鲜亮简明,有那小渠可以作证。 新疆土地极肥沃,天生一块大宝地。风和日丽,日照长,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要有水,种什么长什么,而且硕大,丰产。林则徐抓住这个要害,挖渠引水,做了表率。 而他做这一切的时候,偏偏是个犯人身份,而且年老体弱,精神上又遭到了极大的打击。 在最倒霉的时候,在最倒霉的地点,在最倒霉的情况下,顶着最倒霉的屈辱,干着最普通、最费力、最不容易露脸的事。但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后代,便在所不辞,管他是沉是浮。这就是林则徐的风格。 这个风格是民族脊梁的象征。 这个风格是铮铮硬骨头的作风。 这个风格是真正人生价值的体现。 我为那遥远的小渠而骄傲,它不是什么“皇渠”,它是地道的“人”渠。 一个姓林名则徐的神人,用这小渠,在天地之间,龙飞凤舞地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什么时候再去看看那小渠,用清澈冰凉的渠水洗洗脸,当作接受一次沁人心脾的人生洗礼吧。文中第一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中有何作用?
- 总起下文,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雨巷》中,象征着遭际不幸与凄苦的事物是
- 李白《行路难》一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 “诗可以兴”的意思是()
- “遂散六国之从”中“从”的意思与下列()
- 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
- 培根的议论文《论美》的最终结论是()。
- 指出下列反映唐明皇荒淫误国的句子是()
- 阅读温庭筠的《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李
- 周作人的文集,常常以“()”命名。
- “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竢其实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出自()
- 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
- 翻译: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
- 《冯谖客孟尝君》写了三次弹铗、营就三窟,
-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庄
- 试分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主旨。
- 阅读李清照《声声慢》,然后回答1、
- 下列作品不出自韩愈的是()。
- 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在文中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