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患者,男,银屑病史30年,足癣30余年,因趾甲变黄10余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双脚趾远端分离、甲变黄缺损。甲下碎屑经真菌检测鉴定为红色毛癣菌。临床诊断为银屑病合并甲真菌病。因患者拒绝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所以给予患者外用30%醋酸溶液和环吡酮胺软膏治疗,目前病甲无明显改善。问题讨论:(1)甲真菌病首选的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和主要不良反应;(2)治疗浅表真菌感染常用药物及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 (1)甲真菌病首选的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和主要不良反应:目前治疗甲真菌病的首选药物是特比萘芬。特比萘芬为丙烯胺类抗真菌药,为角鲨烯环过氧化酶抑制剂,在较低浓度时即能抑制真菌角鲨烯环过氧化酶活性,致真菌内麦角固醇合成不足及角鲨烯积聚。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麦角固醇合成不足使真菌生长受到抑制;角鲨烯对真菌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可致真菌快速死亡,特比萘芬的这种双重作用引起真菌细胞膜的破裂,表现出强大的杀真菌活性。特比萘芬体内分布广泛,在皮肤角质层、甲板和毛发等处聚集并达到较高浓度。连续用药时,皮肤中药物浓度可达血药浓度1.75倍;停药后,药物在甲板的高浓度状态仍可维持数月。不良反应少且轻微,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偶见暂时性肝损伤和皮肤过敏反应。(2)目前治疗浅表真菌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可以口服治疗浅表真菌感染的药物:①特比萘芬:口服治疗体癣、股癣、手足癣、皮肤假丝酵母菌病、指甲癣、趾甲癣。也可外用治疗体癣、股癣和花斑癣。不良反应少且轻微,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偶见暂时性肝损伤和皮肤过敏反应。②伊曲康唑:临床用于治疗甲癣、灰黄霉素耐药癣病以及广泛的杂色曲菌癣病。不良反应少,可见胃肠道反应、低血钾和皮肤过敏等。偶见肝毒性。外用治疗浅表真菌感染的药物:①制霉菌素:毒性大,仅供局部应用治疗皮肤、口腔、膀胱和阴道的假丝酵母菌感染。局部用药刺激性不大。②咪唑类:外用抗真菌药治疗皮肤癣菌或假丝酵母菌引起的皮肤黏膜感染,口服有严重的肝毒性,局部用药刺激性不大。③阿莫罗芬:只限于局部应用治疗甲癣和真菌性皮肤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约1%为局部轻微的烧灼感。④萘替芬和布替萘芬:外用治疗各种癣病,不良反应罕见,少数患者有局部刺激或接触性皮炎。⑤灰黄霉素:对各种皮肤癣菌如小孢子癣菌、表皮癣菌和毛癣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主要口服,用于治疗上述真菌引起的皮肤、头发和指(趾)甲感染,而对皮下或深部真菌感染无效。易沉积于新生皮肤和甲板的角质层,在皮肤的存留时间长。疗程长,患者不易耐受。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