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文化散文
- 文化散文作为一股文学思潮形成并逐渐成熟于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是90年代“散文热”中最重要的表现领域。(1分)文化散文主要是指创作主体写作时采用一种文化视角,“以二十世纪人文科学和艺术哲学的最新成果为观察工具,避免先贤们的偏颇,文化批判鞭辟入里”,使散文写作“攀上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和深度”。(2分)代表作家及作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2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梁遇春散文的总体风格是()的。
- 舒婷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
- 著名的诗歌《回答》是()的作品。
- 周立波曾以自己在上海的狱中生活为题材创作
- 中国伤痕文学“哀而不伤”的悲剧美学意蕴,
- “不作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
- 1951年,我国文艺界开展了对电影()的
- 结合《死水》,简述闻一多诗歌的艺术特色与
- 丁西林发表的第一部戏剧是什么?()
- 为什么在《我的第一个上级》中作者要采用第
- 以下哪部不是北岛的作品()。
- 如何理解郁达夫作品中显现的反传统道德的病
- 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作者是()。
- 鲁迅《在酒楼上》,吕纬甫讲述了为弟弟迁坟
- 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是()。
- 年轻画家“孟加拉虎”是()中的男主人公。
- 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穿铁道给我买()。
- 关于《观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 郭沫若的泛神论受谁的影响?()
- 老舍《四世同堂》包括()、()和《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