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从现代商业银行在我国的出现,演进到今天的存款货币银行体系——对于这个一百多年的全过程试给出简明的描述。
  • (1)1845年在中国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即英国人开设的丽如银行。从这以后至19世纪末,英国以及各帝国主义列强的银行,相继到中国设立了一批分行。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信用事业的创始。这家银行是以商办面目出现的股份银行,但实质上受控于官僚、买办。1904年成立了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1908年改为大清银行,1912年又改为中国银行);1907年设立了交通银行,亦为官商合办性质。与此同时,一些股份集资或私人独资兴办的较典型的民族资本商业银行也陆续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以后的几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中国的私人银行业有一个发展较快的阶段。仅在1912—1927年间就新设立186家。中国的私营银行业终究是发展起来了。
    (2)1927年以后,在国民党当政期间,系统地开始了官僚资本垄断全国金融事业的进程,其中包括以多种形式渗入和控制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旧中国,主要的商业银行,除由国民党政府直接控制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外,有被人称为“小四行”的中国通商银行、四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和中国国货银行,它们是官商合办的商业银行;有江浙财团的“南三行”——浙江兴业、浙江实业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它们也受到官僚资本的控制;有被人称为“北四行”的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它们虽未被官僚资本直接控制,但实际上也并非是全然独立的。此外,还有几家较大的商业银行以及众多的中小商业银行,它们也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控于国民党官僚资本银行体系。
    (3)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并开始了人民币的发行。新中国成立之后,接管了国民政府设立的国家银行和官僚资本银行,并通过公私合营完成了对私营金融业的改造,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的国家银行体系,这个体系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
    自1979年以来,中国的银行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传统的“大一统”银行体制已经被现代的多层次的银行体制所代替。改革从设立独立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专业银行开始。首先是中国农业银行在1979年2月恢复,随后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也分别从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分设出来。1984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为中央银行,同时成立了中国工商银行,负责办理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全国工商信贷业务和城镇储蓄业务。到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做出了将专业银行转变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及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使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分离的决定。除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之外,中国还批准成立了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还在原来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还组建了一批城市合作银行。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步伐也大大加快。最后形成了目前的中国银行体系。它是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外资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完整的存款货币银行体系。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