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为什么说先秦时代“是”“为”“非”三个字不是系词?
-
在上古汉语里,名词不需要系词的帮助也可以构成判断。
“是”:(1),在先秦时代,有些“是”字很像系词,但是,实际上而是指示代词,和“此”的意义相近。如: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2),上古汉语常有“是也”的说法,这里的“是”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形容词,略等于现代所谓的“对”,如:大节是也,小节是也。另一种,理解为复指上文,是指示代词,如:汤是也。此两种情况中,是均不为系词。
“为”:
(1),“为”字本身不是一个系词,而是一个动词,本意为“做”。如:子为谁?曰:为仲由。
(2),在主语和判断语指称同一事物的时候,“为”字不能省,但此时,“为”并不是系词,因为,它不是普遍应用的,而是偶然出现的,而且,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用它的必要。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汉语的系词只用于判断句,不用于描写句。而“为”字可以用于描写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
(4),系词属于基本词汇,在同一个语言中同时有两个系词是不可能的,上古的系词又有“是”,又有“为”是不现实的。“非”:“非”字在上古也不是系词,只是一个否定副词,一般对名词加以否定。如:此非仁也,非义也。
由此看来,先秦时代没有真正的系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