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论述养殖水体在夏天一天之中溶氧的变化规律,原因,如何避免Do过低?
  • 溶氧变化规律及原因:日出前,溶氧量最低主要在底层水、长期保持分层状态的底层水及上风沿岸底层水水质过肥,放养过密,投饵施肥过多,水体淤泥过厚,在夏季强风暴雨后的水体,之后溶解量逐渐上升,到白天的下午3点至5点,出现Do最高值,在表层水中。之后溶解量又下降。表层水溶氧的日变化,主要是由于光合作用是水中氧气的主要来源,而光合作用受光照的日周期性的影响,白天有光合作用,晚上光合作用停止,日出后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产氧能力超过耗氧速率,溶氧回升,到下午某个时刻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降低。由此造成了表层水溶氧白天逐渐升高,晚上逐渐降低。此外,中下层水体也有类似的昼夜变化,但变化幅度小些,变化的趋势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中层和底层光照较弱,产氧就少,风力的混合作用可将上层的溶氧送至中下层,影响溶氧变化。
    避免溶氧过低的方法:
    1、降低水体耗氧率:
    a.挖除过多底泥;
    b.合理投饵施肥;
    c.用明矾,黄泥等絮凝沉淀。
    2、改良水质,减少或消除有碍呼吸的物质(CO2,NH3,浊液等)
    3、加强增氧作用;
    a.改良水质条件,增加营养元素,促进浮游植物合理密植,促进增氧效率。
    b.人工增氧;机械增氧;化学增氧(氧化钙,高猛酸钾,双氧水)。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