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 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由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等多种因素构成的总体性范畴。其中经济地位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以及教师从事该项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政治地位决定了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在政治上应享有的各种待遇;文化地位体现了教师在社会文化、观念、道德等构成的综合形态中的地位。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认识到了智力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些发达国家对教师采取了较为“开明”的政策,积极培养、选拔教师,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教师从根本上摆脱了受剥削、受奴役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比如提高教师工资水平,确立教师节,颁布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法令,设立“中小学幼儿园奖励基金会”等。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教师予以奖励。”我国的《教育法》专门对教师的权益、待遇作了具体规定。这对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教师的社会地位的提高既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价值教师队伍的庞大等因素,我国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物质待遇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问题,还需一个较长的时期。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