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李渔在戏曲题材的真实性和人物性格典型化上的主张和观点。
-
在“审虚实”部分,李渔着重论述古今题材的处理问题,涉及到戏曲的真实性和典型化的问题。他认为:“传奇无实,大半皆寓言耳。”指出了戏曲作品的虚构特征,但是他主张对古今题材的处理应有所不同:“若纪目前之事”,处理当代题材,不仅情节可以虚构,而且人物也可虚构。但对于古代题材则就不同。古人的戏曲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对于古代作家来说也是当代的,因而古人可以虚构;但当代作家要写古代的题材,其处境和古人就不同。古事传至于今,已为众人所熟悉。如果再去虚构,违背了古籍的记录,观众就会不相信。李渔虽然对戏曲的虚构性特征有所认识,但对艺术创作可以打破历史的真实还是认识不够。
李渔在论述戏曲的人物塑造时,指出:“欲劝人为孝,则举一孝子出名,但有一行可纪,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应有者,悉取而加之,亦犹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一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要使人物有典型性,就把此类人物所应有特征都集中到一人的身上。他说这是“先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这思想很深刻,其实已触及到了人物塑造的典型化问题。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俄国形式主义
- 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论证社会历史批评的必要
- 《论衡》一书的作者是()。
- 明代公安派以公安人三袁为代表,其中()是
- 王小波笔下那只特立独行的猪代表了一种什么
- 韩愈在《答刘正夫书》中回答“古圣贤人所为
- 试论王充的文学发展史观。
- 文学批评的哲学价值体现为()
- 试比较韩愈“不平则鸣”说和司马迁“发愤著
- 认为“期待视野”决定接受主体对作品基本态
- “发愤著书”
- 剖析《文心雕龙·原道》篇关于“文”与“道
- 简述阳湖派的主要理论。
- 文学批评思维的思辨性主要是强调文学批评思
- 文学批评的功能表现为().
- 司空图提出诗歌应具有“韵外之致”的说法,
- 简述殷璠的诗歌理论。
- 王蒙在《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中举了“失空斩
- (谢榛的)“四格”说
- 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