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述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 八十年代,中国根据国内国际出现的新形势,将对外政策作了全面调整。这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1、国内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取得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以最快的速度发展经济和社会生产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那么非但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继续前进,甚至连政权的生存都难以保证。因此,不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不论国际形势发生怎样变化,我们都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新中国诞生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受到“左”的思想和路线的严重干扰,工作中心未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导致国民经济的停滞、倒退局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制定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1982年党的“十二大”又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这使我国的对外工作应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贸关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和平的国际环境。2、国际上出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新形势。二战以来的三、四十年间,国际社会一直处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局面。中国在此期间对世界战争的危险性估计过高,强调世界战争不可避免,甚至认为迫在眉睫,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备战备荒”。这种认识和行动不仅严重影响了国内经济建设,而且也不利于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正常开展。进入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很大了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战争的威胁日趋减小,和平的力量在不断扩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新特点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中国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新的评价,认为:战争的因素依然存在,但是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争取一个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有希望的,可行的。3、三十年外交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交工作为适应新形势、开拓新局面,需要对新中国成立30年来外交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由于受国内政治气候的影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外交上也有一定失误。这主要表现在对外工作服从于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把对外经济关系仅仅看作是服从于政治需要的一种辅助性手段。比如,为了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发挥政治大国的作用,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援助往往超出国力。此外,中国在与日本、西欧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贸关系过程中,虽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建设,但其根本的目的在于改善与西方国家政治关系,特别是为联合反霸斗争服务。由此可见,当进我们没有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提高到国家建设的战略高度,禁锢了自己的思想,束缚了手脚,使我国经济发展脱离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摆正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开始把追求经济利益作为对外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贸、科技关系提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基于上述三方面的原因,中国对外政策为适应新形势,打开新局面,搞好现代化建设,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