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中国文化的特点。
  • 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与延续精神,这与西方文化所具有的排斥性截然不同。所谓包容性,是指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黄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等,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具有“实用—经验理性”。黄河、长江哺育的亚洲东部这片肥沃的土地,为中华先民从事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主体—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躬耕田畴,世世代代、年复一年地从事简单再生产,成为国家服役的基本承担者。这就铸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农业型物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具一格的“实用—经验理性”,如重农、尚农、的社会共识等等。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农耕是财富的来源。“不耕获,未富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思想使中国文化又具有务实精神。中国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条件。
    中国文化具有尊君重民传统。中国的农业自然经济,是一种少有商品交换、彼此孤立的经济,在这种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极度分散的社会,需要高高在上的集权政治加以统合,以抗御外敌合自然灾害,而人格化的统合力量则来自专制君主。另一方面,农业宗法社会的正常运转,又要仰赖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的安居乐业,家国方得以保全,否则便有覆灭崩溃的危险。因此“民为邦本”的思想传统也是农业宗法社会的必然产物。“尊君”和“重民”相反而又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体两翼。与集权主义相伴而生,中国农业社会培养了影响深远的政治意识,这便是“民本主义”。民本主义严格划分“治人者”与“治于人者”,它是从治人者的长治久安出发,而后才注意民众的力量和人心向背的。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其知识分子,一方面强调“国以民为本”,另一方面又强调“民以君为主”,在他们看来,“尊君”与“重民”是统一的。
    中国文化具有淡漠的宗教意识。在中国的远古时期,也产生过原始的宗教以及对天命鬼神的绝对崇拜。直到殷商,在意识形态上仍有“尊天事鬼”的特点,但是西周之后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西周人的观念中,从宗法中产生道德,而道德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宗法道德观念的确立,使神学独断的观念削弱以至被摆脱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印度文化等相区别的一个突出特点。在欧洲以及印度,宗教的神或上帝、佛,是最高的信仰,是精神的寄托。而最高的善,生活的目标,人们行为的准则,都是从宗教的神的诫命或启示而来的。在这一方面,中国文化显示了它的理性的一面,它没有把人的道德情感引导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莫测的境界,而是把它合理引导。
    中国文化总体特点:伦理类型
    中国文化的具体特点:
    1.强大的生命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诸方面。
    2.种实际求稳重的农业文化心态 3.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