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语文教学论的发展至今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名时期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成就?
-
(1)“教授法”时期
特点:这一时期的课程便是“国文教授法”,此时的教授法课程属于“教育学”这一总科目,与教育史,教育法令等课程内容并讲的,所用教材多从日本及欧美译来。因此,此时的“教授法”只能看作是语文教学论雏形。主要成就:1896年,大理寺少卿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教材暂用翻译日本的《统合教授法》,同年钟天纬在上海创办的三等公学,便采用“新法”施教;1898年他亲自编写了《蒙学镜》和《教授心术》语文教学论雏形的诞生,以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为标志。
(2)“教学法”时期
特点:从教授法到教学法反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的深刻变化,标志着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主要成就: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率先把南京高师全部课程中文教授法改为教学法。1922年梁启超发表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被称为我国最早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法开山之作,黎锦熙先生《新著国语教学法》成为我国第一部以教科书形式写成的语文教学理论专著,王森然先生的《中学语文教学概要》,袁哲先生的《国语读法教学原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将心理学研究成果引进语文教育的学术著作,阮真的《中学国文教学法》,这是三十年代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该书首创了“先总论后分论”的教材编写方法,堪称这一时期语文教育论著之最,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意义。
(3)“教材教法”时期
主要成就:魏应麟编的《中学师范国文作文教学法》,蒋伯潜先生编的《中学国文教学法》。
(4)语言、文学教学法分科时期。
(5)多种名称并在时期
《中学语文教学法》,1980年4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会出版,在全国师范院校使用,1980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正式成立。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作文批改为什么要强调用鉴赏的方式表扬?
- 什么是泛览法?
- 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任务有哪些?
- 听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 说话活动从产生到完成,经历了哪些环节?具
- 简述有意记忆、无意记忆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 1992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
- 阅读能力的构成包括()。
- 对“大语文观”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 培养审美想象力应当特别重视()。
- 述评传统语文教育的三大问题。
- 《语文课程标准》它体现了哪些新的教育观念
- 《语文课程标准》是如何关注培养学生创新精
- 单元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 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
- 简述有利于识记的方法。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香港中文教育的四个阶段的
- 诗歌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 语文教育学的教学任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