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1)目标指向性;即问题的解决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解决就是通过一系列认知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初始状态变为目标状态
(2)操作系列性;问题解决必须包含一系列的心里操作才能称为问题解决活动。能够自动化完成或只有单一操作的不能构成问题解决过程。比如,回忆一个朋友的电话号码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被看成是问题解决活动。尽管回忆电话号码具有目标指向性,但它非常简单,只需要对记忆进行一次检索就行,而不需要一系列的复杂操作活动。
(3)认知性操作。问题解决这种目标指向性活动是依存于认知性操作的。不具备认知性操作的活动,不被看作是问题解决。例如,学会了骑自行车之后,骑自行车的活动不被认为是问题解决。因为即使它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也包含一系列的复杂活动,但它没有包含重要的认知成分,主要是运动性操作构成的活动。
影响因素:
(1)问题的表征方式。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加以理解。所谓理解问题,就是要用最佳的方式或问题加以表征。表征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同一事物或问题由于表征的方式不同,在理解上会出现很大差异。
(2)无关信息的干扰。研究发现:人们经常错误地假定:问题中的所给出的条件或数字在解题中都有用途。因此,总想办法去利用这些信息。了解了这个普遍倾向,我们在解题时就应该先注意考虑一下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没用。
(3)功能固着性。另一个常见的解题障碍是格式塔学派研究知觉时发现的,即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功能固着性。
(4)心向。在连续进行工作时,如果一个人屡次成功地以相同的方法解决了某类问题,会使他机械性地或盲目性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去解决类似问题,而不去寻求新的、更好的方法。这种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上去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心向或心理定势。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当个体的思想与行为符合群体要求时,就会受
- 学习者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
- 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属
- 人类的动机具有()
- 魏茨曼曾收集了18种获奖的幼儿读物,分析
- 去个体化
- 加拿大心理学家达斯提出的智力认知理论的P
- 人格动力系统是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
- 托尔文认为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
-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的变量是
- 有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分
- 道德感
- 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
- 心理定势
- 视觉的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
- 大量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总的智商方面
- 群体思维
- 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
- 指出下列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
- 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