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历史选择书法的规律是什么?
-
书法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异、发展,留下了丰富的、具有极高价值的遗产,这些作品被历史所认可,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宝贵财富。但被历史淘汰掉的书法更多,如“鬼书”、“仙书”、“鸟书”、“虫书”、“龙爪书”、“蝌斗书”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粗略统计,有百种之多。人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留传下来,但必须遵守其规律。所谓规律,决不是框框,它是书法艺术所应具备的最根本的东西,总结起来,有如下三点:
一、继承优秀传统,这是任何艺术延续、发展的基础。艺术之间没有什么“代沟”,书法要从传统中脱胎。书法创造的意念,从来都是在对古代优秀作品继承中萌生的。而其中骨法用笔书写汉字结体以表达高雅或犷达的意味则是其关键。那些如“鬼画符”似的“书法”,是画出来的花而俗的东西,是糟粕。
二、仅具备传统的功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新,必须求时代的新。王羲之的最大功劳在于他写出了包括老师在内未曾写出过的新体,“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这是艺术的规律。倘若在八十年代的今天,仍将以写像王羲之、怀素为荣,那么就是“书奴”。我们追求的新首先是意境新,要表现出当代人的艺术追求、审美心理;其次是形式新,要有新的章法、结体和用笔;还要从工具上进行大胆探索,一部书法史证明,工具的改革,甚至会决定一个时代的书风。
三、艺术要新、更要美。要符合中国书法的美学特质。历史上“新”的东西很多,如前所说“鸟虫书”等,都因不具备中国书法所具有的美学特征,皆相继被淘汰。所以,历史选择书法是以历史的、时代的、审美的角度来进行的,三者缺一,都不可能在历史上站得住脚。那些不重视传统者、以古为美而故步自封者、不了解书法美的特征者都应从这三方面努力,以创造出不负于时代的书法作品。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清代,有两位书法家被并称为“南北二梁”
-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
- 魏隶指的是什么?其特点如何?
- “秦书八体”与秦隶是怎么回事?秦简的艺术
- 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蔡襄的书法怎样?
- 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谁?
- 书法创作中是否有“灵感”?什么是“灵感”
- 为什么说“观人于书,莫如观行草”?
- 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对书法研究
- 印章在书法艺术品中的作用意义是什么?
- 什么是倒薤篆?
- 在书法史上,钟、张是指()(),“二王”
-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
- 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王宠在书法史上被称
- 悬针
- 王羲之书法的艺术成绩主要表如今哪些方面?
- 为什么要学习书法理论?
- 何谓“逆入平出”?逆入平出的笔法在书法艺
- ()是指写竖画悬针出锋时,出现悬针的锋尖
- 什么叫分行布白?“计白当黑”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