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若以智慧详加观察,为什么说父母、子女、亲友等不一定是真正“亲”,没有必要去执著?作为在家人,假如不能完全舍弃这些,那应该掌握什么分寸?
  • (一)为什么没必要去执着:只要以智慧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亲友也不一定是真正“亲”。
    (1)父母:父母自以为对孩子情深意切、甚为慈爱,可这种慈爱完全是颠倒的,最终只能害了他们。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想想:儿子小的时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为他做好所有的事,到了成家立业之时,又为他迎娶作为终身伴侣的妻子,这实际是把他捆缚在了轮回的绳索上。而且,父母还教给孩子如何制伏敌人、扶助亲友、发家致富等造恶的方法。父母虽然很想对孩子好,但他们的“专业”除了杀盗淫妄,也教不出对今生来世有利的行为,这无疑会导致子女无法从恶趣深渊中获得解脱,恐怕再没有比这更为严重的坑害了。要知道,真正去害一个人,不一定是用武器当面刺杀,日积月累的错误引导,对生生世世才是致命的毒害。
    (2)子女:真正孝顺的孩子为数不多,那许多子女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呢?最初吸取父母身体的精华,中间抢夺他们口中的饮食,最后夺取他们手中的财产。父母再怎么疼爱儿女,他们也会反过来与父母作对。父母将毕生不顾千辛万苦、罪大恶极、臭名远扬而积累下来的财富,毫不吝惜地全部给予子女,他们却觉得这理所当然,无有一点一滴感激之情。
    (3)亲友:兄弟姐妹之间,也常为了财产而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平时他们从不关心父母,一旦父母重病垂危,就一个个都跑来了,生怕财产落入了别人腰包。纵然父母把财产给了子女,他们也没有答谢之意。其他的亲戚也不例外。亲朋好友的恭维、尊敬,不一定是真心的,往往都怀有各种目的。当你财力十足、幸福美满时,所有人会把你奉若神明,明明不需要,他们也竭尽全力地帮助你,将饮食财产主动送上门来;而一旦你身败名裂、身无分文,即便没做一点错事,他们也像仇人一样对待你,纵然你诚心利益他们,所得到的也是恩将仇报。
    由此可见,子女、亲友等无有丝毫实义。故佛在《菩萨本行经》中说:“富贵荣禄,众苦之本;居家恩爱,犹如牢狱之中。”
    (二)该掌握的分寸:对在家人而言,将子女亲友完全看破并抛弃,也是不现实的。但即便如此,你也不能太执著。毕竟聚散离合是轮回的规律,明白这个道理后,修行自然比较成功。否则,你天天想孩子、想父母、想朋友……心里装的都是这些,那根本不会有修行的时间,也不会有大慈大悲的位置。或者你都修行很长时间了,亲人离去还特别痛苦,甚至不想活下去,那就不是修行人了。所以,大家要好好观修爱别离苦!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