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 女,39岁,农民。既往体健7月2日来诊,腹泻2天就诊,为水样便带少量黏液,量多,日十余次,相继呕吐数次。无发热、无腹痛。腓肠肌痉挛。体检:体温36.8℃,神志清,皮肤弹性差,脉细数,血压70/30mmHg。化验检查:大便镜检白细胞0~2/HP,血白细胞计数16×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12,单核细胞0.10。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菌痢
B、急性肠炎
C、细菌性食物中毒
D、霍乱
E、轮状病毒感染
- D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莱姆病持续感染期的临床表现特点是()
- T细胞按其表面抗原分为两个主要亚群,分别
- 对伤寒诊断及预后有指导意义的检查是()
- 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是()
- 引起我国钩体病雨水洪水型发病的主要菌群是
- 黄疸出血型钩体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男,33岁,持续发热10天。体检:
- 钩体病的基本病理损害是()
- 下列关于传染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菌痢的确诊依据是()
- 29岁,男,因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软
- 脑膜炎双球菌,下列正确的是()
- 主要存在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局部抗体是()
- 虱传回归热病后获得性免疫力为()
- 对传染病流行过程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
- 女,32岁,发热2周,高达41℃,
- 只通过粪便排出的病原体是()
- 能够通过胎盘的抗体是()
- 下列可用于防止疟疾复发及传播的药物是()
- 以下不属于钩体病后发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