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2016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巴黎协定》。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覆盖近200个国家的全球减排协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正如多国与会代表在达成协议后说的那样,“这个协议并不完美,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但这并不妨碍人类社会向前走出历史性一步”。巴黎气候协定表达了人类进步需要实现低碳转型,意味着化石能源的历史最早可能在本世纪中终结。可以预见,此协议将给今后人类的能源利用结构带来重大影响,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并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同时,它也需要各国如何建立与之配套的行动能力。 面对已经达成的协议,中国政府和社会需要积极思考它给未来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挑战。无疑,气候协议达成是件好事,但也是一把双刃剑。目前,中国在环保和生态认识水平上还处于极为初步的阶段,国内经济更是面临着持续放缓的压力,各级政府的主要着眼点,仍然在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就业民生、增加财政收入上。 在环保、减排的压力下,地方政府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发展指标,压缩城市空间。这有一系列的调整工作要做,难度很大。结合实际,阐述面对全球减排协议——中国应有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
全球确立相当紧迫的长期减排目标,将会极大压缩中国未来化石能源消费的环境空间,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提出长期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重要机遇。在垒球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下,人口数倍于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再沿袭高能源消费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世界各国共同开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降低化石能源消费,将为中国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性约束、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巨大变革: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并将其作为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气候之间关系的基本途径。这也是世界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重点所在。
当前,中国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环境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当前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仍然是来自能源供应能力和国内环境容量的制约,解决国内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相协调的紧迫性大于国际社会减缓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的压力。随着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形势的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可能发生转化。全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形势会严重制约中国化石能源消费的增长,这对中国加速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速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迫使中国必须从新的视角来审视和规划经济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供应保障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现行的政策体系也需相应大力度地调整或强化。因此要制定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明确应对气候变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和平发展道路中的战略定位,统筹协调对外争取发展空间、对内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充分认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对国家、地区和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超前部署,并将具体对策和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地区规划。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
-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
-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
- 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发现是()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
- 世界经济发展中心正逐步走向()。
- 简述归纳与演绎?
- 【题干】公共生活中个人权利与他人权利发生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
- 马克思指出,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
- 以下命题强调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 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当
-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
-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下列哪一个?()
- 简述“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 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的意义,还具有本体论的
- 分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 下列哪项不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