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有哪些不同的理论解释?
-
Warrington和Shallice(1984年)研究了四名曾经患单纯疱疹性脑炎的病人。结果发现,同无生命物体相比,这些病人在产生和理解有生命物体的名称时,表现出更大的困难。例如,病人JBR,只能识别或命名48个有生命物体中的2个,但正确地描述和命名了48个无生命物体中的45个。总的来看,相对于无生命物体来说,这些病人的有生命物体方面的知识损伤更为严重。将这种现象称作范畴特异性损伤。
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的理论意义:
(1)第一种观点认为,语义知识按分类学意义上的范畴来组织。这种观点假设,生物的进化,使得人类发展了从知觉和概念两方面,区分有生命物种与无生命物种的特殊的机制,从而导致大脑中这些知识按照范畴来组织。因为不同范畴的知识存储在大脑的不同区域,所以,特定脑区的损伤,将会造成存储在该脑区的特定范畴的知识,出现选择性的缺陷。
(2)第二种观点不是用有无生命这样的二分法来解释范畴特异性损伤,而是强调视觉信息与有生命物体的识别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有生命和无生命之间,在把范畴的一个成员同另一个成员区分开,所要求的视觉加工的程度和细节上,有重要的区别。同人造物体相比,动物、水果和蔬菜,有着更惊人的范畴内的结构相似性。因此,这些物体的识别,对前语义的结构描述系统要求较高。这样,对于有生命物体来说,较高的范畴内的结构相似性,容易造成“视觉拥挤”使得成员和成员之间难以区分。按照这种观点,脑损伤病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有生命物体范畴的特异性损伤现象,可以用结构描述系统障碍来解释。这种观点实际上隐含地认为,没有必要假设两个分开的语义记忆系统,单一的语义记忆系统,完全能够解释脑损伤病人身上所出现的范畴特异性损伤。
(3)第三种观点可以称之为特征途径。最简单的特征途径认为,语义知识按照不同的感觉运动通道来组织。按照这种途径,特定语义特征对知识获得和描述来说,具有不同的权重。对有生命物体知识获得或有生命物体识别来说,同功能特征相比,知觉特征有更大的权重。因此,在有生命物体范畴内,概念的区分和加工更多地依赖于它们的知觉特征。然而,对人造物体来说,情况刚好相反。换句话说,同知觉特征相比,功能特征有更大的权重。因此,在人造物体范畴内,概念的区分和加工更多地依赖于它们的功能特征。(简单通道特异性,相互作用通道特异性以及知觉和功能通道之间关系差异)。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解释歧义词意义通达时,多重通达模型与整
-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
- 下述模型中,()是计算模型。
- 有研究者认为,对汉语书面语来说,语音信息
- 格式塔心理学著名的论调是()。
- 认知心理学是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
- 新手在对问题进行表征时,强调问题的()特
- 哪几个试验能够证明注意选择发生在相对靠后
- Wason通过四卡问题的研究发现,在命题
- 最先提出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概念的是()。
- 心理学家吉布生(Gibson)提出的知觉
- 在Posner和Raichle(1994
- 根据HAM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等信
- 为什么基本范畴相对而言具有特殊地位?
- 对于追随耳的信息,被试能够很好的复述,而
- 特性抑制主要在什么任务中发现的?()
- 范畴特异性损伤
- 整合模型如何解释歧义词意义通达过程?
- 情景记忆
- 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