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谈谈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时期和效果观的变化。
- 从20世纪早期的子弹论到40年代至60年代的有限效果论,再到70年代的以后的宏观效果,人们对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表面上看,早期的子弹论与70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都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有利性,但两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也就是说,前者主张的是一种无条件的、无中介的绝对效果,而后者则是在充分考虑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作出的重新评价。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对受众选择性因素的认识连贯论解释又称作(
- 符号的功能是靠()来传播观念。
- 下列关于受众心理倾向的表述正确的是()
- 罗杰斯把大众传播过程区分为哪些方面?
- 简述“沉默的螺旋”假说与大众传播的舆论导
- 下面哪个不是信息匮乏的原因().
- 组织传播分为()和()。纵向传播包括自上
- 传播学内容分析中被分析的内容是()
- 简述“培养”理论的核心观点。
- 传播学“登堂人室”的第一步是()
- 为什么60年代欧洲的批判学派会异军突起?
- 首届信息社会世界首脑会议2003年12月
- 对传者、受者的自我形象、个性结构、社会环
- 街头访谈是()
- ()是温德尔约翰逊在1972年指出的一种
- 卡兹等人在《个人影响》中指出,在购物、时
- 更快更容易接受传播者的思想观点的是().
- 传播效果评估有哪些原则?
- 施拉姆认为,认识和分析媒介可以从哪些角度
- 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的缺陷与不足可以概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