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评述隋唐的科举制度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 隋代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和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官吏队伍,逐渐以分科举人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度产生了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其主要特点是面向全社会公开考试,录取标准专凭试卷成绩,专重资才,而不是由地方察举。唐承隋制,进一步从考试程序、科目和方法等方面完善了科学制度,使之在人才选拔以至国家政治生活中占居越来越重要地位。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对学校教育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选才与育才标准的统一;科举制度促进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①由于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功名,而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学校教育的重视;②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意义;③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举等,促进了当时专科教育、英才儿童教育及文武兼备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科举又使学校教育成为其附庸,对学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①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几部儒家经典,造成学校教育内容脱离社会现实,空疏无用;②科举考试的方法僵化、呆板。又使得学校的教学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③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声利之场,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苏区的成人教育可分为军队和地方两种,采取
- 简述《学记》中“大成”的阶段性教育目标。
- 孔子认为,学生学习要做到学问结合、学思结
- 诸子百家中,以重视逻辑思维训练著称的是(
- “因材施教”原则经由宋代教育家()的注释
- 清末州县教育行政部门叫做学务公所。
- 概述我国近代教育形成的主要历程,你从中悟
- 简述梁启超的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 私学的出现,有其多方面的社会原因,其重要
- 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类型有()。
- 梁启超关于造就“新民”的主张是什么?
-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反对在教育对象上有
- 荀子认为耳闻目见是学习的基础,而“知”才
- 试述夏代教育内容的特点。
- 唐代科举考试设题指事,由被试者做文章的方
-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是因为德教可以使民
- 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
- 杜威来华讲学长达两年多,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和倡导人是()。
- 墨翟提出了(),以()和()为喻,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