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兴起的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近年来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行动。它是在国际合作的程度日益强烈、范围日益扩大、节奏日益频繁的形势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领域的多种力量交流、互动、协商或妥协的结果,是相关国际组织和学术界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积累而促成的,而且至今还处于不断摸索、有待完善的状态。
    (2)民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门类和领域之一,是民众口传心授、世代相传、集体创作、集体享用的语言口头艺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间文学”都是列在第一位的。
    (3)保护活动对于民间文学的传承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尤其是在抢救濒危遗产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间文学的保护,是指确保民间文学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对民间文学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
    (4)但是,保护活动对于民间文学传统的冲击乃至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保护工作中的诸多措施,在传统文化领域制造了新的官僚体系和话语霸权。每一种民间传统文化事象都因其是否具有“遗产性”或具有多少“遗产性”而迥然不同,这势必会加剧不同文化之间、以及同一文化系统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其次,保护工作对文化遗产所有权的强调,在一些领域造成了不同文化之间、以及同一文化内部不同群体间的冲突。我国国内,一些地区也出现了不少某种传统手工艺的某位艺人在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后遭受同行忌妒和排挤的情况。
    (5)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如何避免对民间文学传统的伤害:在全球化的时代,在文化间的交流碰撞日益剧烈的形势下,人类对各种文化的共享程度越来越高,但不同国家、民族和群体对文化的主权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这同民族文化间的不平等、文化商业化带来的经济利益等问题日益突出有着密切关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避免对民间文学传统的伤害关键在于对保护对象本真性的强调。只有这样,它才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代代相传。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