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材料: 粉丝与知音 余光中 “粉丝”来自英文的fan,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采之笔竞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那种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粉丝”当然是多数,只有三五人甚至三五十人,怎能叫做fans?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丝,极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善攀附,所以欲理还乱。 与粉丝相对的,是知音。粉丝是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是为寂寞雪中送炭。杜甫尽管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现,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寂寞的寸心还是欣慰的。 知音的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叔本华的母亲是销畅小说作家,母子两人很不和谐,而歌德很早就告诉做母亲的,说她的孩子有一天会名满天下。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莎士比亚死后七年,生前与他争雄的本·约翰逊,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国之宝。 知音与粉丝都可爱,但知音多高士,总是独来独往,欣然会心,掩卷默想。知音的信念来自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知音与天才的关系有如信徒与神,并不需要“现场”,因为寸心就是神殿。 粉丝则不然。这种高速流动的族群必须有一个现场,更因人多而激动,拥挤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断加温,只待偶像忽然出现而迭于沸腾。 “知音”一词始于春秋: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唯有知己钟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知音,乃碎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论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日:‘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么看来,孔子真可谓知青了,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岂不成了香港人所说的“发烧友”了?孔子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吧。今日的乐迷粉丝,不妨引圣人为知音,去翻翻《论语》第七章《述而》吧。 根据文章内容,比较生活中粉丝与知音的不同。
-
粉丝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为寂寞雪中送炭;粉丝需要现场温度,知音总是默想独行;粉丝是对偶像崇
拜,知音是与天才会心。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汉谟拉比法典》出自( )。
- 1957年10月( )把世界第一颗人造卫
-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教学进入小学,要求小学教
-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 材料: 粉丝与知音 余光中
- “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学生回答:“变成
- 下列外国作家、作品、国别对应错误的是(
- 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或结论出发,
- 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学校应对教师进
- 下面关于《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
- 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哲学、
- 许多上了年纪的老北京人都对小时候庙会上看
- 学校派李老师带学生去电影院看电影,出来时
- 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符合现行《中小学教师职
- 某校一名学生期中物理考试成绩12分,在老
- 下列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教师荣誉的内容不包括()。
- 有的名著年轻时读过,需要重读,用大半生的
- 下列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 在教授《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前,老师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