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有哪些?
- 水泥用适量的水调和后,最初形成具有可塑性的浆体,然后逐渐变稠失去可塑性,这一过程称为凝结。然后逐渐产生强度不断提高,最后变成坚硬的石状物--水泥石,这一过程称为硬化。
水泥加水拌合后的剧烈水化反应,一方面使水泥浆中起润滑作用的自由水分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水化产物在溶液中很快达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不断析出,水泥颗粒表面的新生物厚度逐渐增大,使水泥浆中固体颗粒间的间距逐渐减小,越来越多的颗粒相互连接形成了骨架结构。此时,水泥浆便开始慢慢失去可塑性,表现为水泥的初凝。由于铝酸三钙水化极快,会使水泥很快凝结,为使工程使用时有足够的操作时间,水泥中加入了适量的石膏。水泥加入石膏后,一旦铝酸三钙开始水化,石膏会与水化铝酸三钙反应生成针状的钙矾石。钙矾石很难溶解于水,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水泥颗粒的表面,从而阻碍了铝酸三钙的水化,阻止了水泥颗粒表面水化产物的向外扩散,降低了水泥的水化速度,使水泥的初凝时间得以延缓。当掺入水泥的石膏消耗殆尽时,水泥颗粒表面的钙矾石覆盖层一旦被水泥水化物的积聚物所胀破,铝酸三钙等矿物的再次快速水化得以继续进行,水泥颗粒间逐渐相互靠近,直至连接形成骨架。水泥浆的塑性逐渐消失,直到终凝。
随着水化产物的不断增加,水泥颗粒之间的毛细孔不断被填实,加之水化产物中的氢氧化钙晶体、水化铝酸钙晶体不断贯穿于水化硅酸钙等凝胶体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石,从而进入了硬化阶段。水化产物的进一步增加,水分的不断丧失,使水泥石的强度不断发展。随着水泥水化的不断进行,水泥浆结构内部孔隙不断被新生水化物填充和加固的过程,称为水泥的“凝结”。随后产生明显的强度并逐渐变成坚硬的人造石—水泥石,这一过程称为水泥的“硬化”。
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有:
(1)矿物组成及细度;
(2)水泥浆的水灰比;
(3)石膏掺量;
(4)环境温度和湿度;
(5)龄期(时间);
(6)外加剂。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铺贴无缝砖的时候应适当留缝,一般留缝的
- 水泥细度指的是()
-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消失后材
- 下列水泥品种中,强度等级最高的是()水泥
- 什么叫气硬性胶凝材料?为什么石灰是一种气
- 若在水玻璃溶液中加入尿素,可以()。
- 下列各选项中,对混凝土抗冻性有影响的有(
-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
- 在冲击和震动荷载下材料吸收较大能量产生较
- 散料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
- 木材的装饰性包括()。
- 石灰爆裂
- 某硅酸盐水泥各龄期的抗折抗压破坏载荷测定
- 某试验室测得几组消石灰的钙、镁含量如下,
- 建筑石油沥青针入度较小,软化点较高,延伸
- 大自然实木地板的印尼材主要以()原材料为
- 以下木材干燥方法中,可将木材含水量干燥至
- 纳米微粒的粒径一般在()之间。
- 下列3种材料的抗拉强度,由低到高依次排列
- 石油沥青薄膜加热试验的技术指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