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多项选择题《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使用规定,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A、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
B、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C、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3月龄~6岁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7~11岁儿童使用白破联合疫苗;12岁以上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破联合疫苗
D、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4岁以下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次。4岁以上儿童未达到4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次
E、未完成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未达到2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2剂次
- A,B,C,D,E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下列对免疫程序描述正确的是()。
- 下面哪项不是确定免疫起始月龄时考虑的因素
- 2岁以下婴幼儿在注射狂犬病疫苗时,应禁止
- ()级以上卫生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监测
- 卡介苗的接种途径()。
- 免疫规划意义上的流动儿童,指的是()
- 对流动人群中的适龄儿童要按照()的原则,
- 麻疹疫苗、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和麻腮风联合疫
-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应使用()送服。
- 有些儿童打了预防针有时还得相关传染病的原
- 从事预防接种的接种单位应具备哪些条件?(
- 接种单位在发现假劣或者质量可疑的疫苗后应
- 属于2008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增加的
- 群体性AEFI是指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
- 下列哪类人员不可能作为预防接种人员()
- 接种减毒活疫苗后()周,可使用免疫球蛋白
- 需要肌内注射的预防用生物制品有()。
- 流动儿童在何地进行预防接种?
-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出生多
-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由()、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