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大众传播中的反馈具有的特点
- 大众传播中的反馈具有如下的特点:
(1)延迟性。相对而言,大众传播的反馈似乎总是延迟的。这种延迟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受众向媒介机构表达自己的意见,几乎总是事后的行为,他们难以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同时将自己的反应传递给传播者。另一方面,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对受众反馈的处理也往往是迟缓的,根据反馈对自己的传播行为作出调节也是延迟的。报刊根据受众反馈作出某些修改和订正,几乎都是过了一期甚至会过了几期后才刊出更正的信息。书籍的更改要等到再版时才能进行。就是广播、电视也不能说停就停,说改即改。总之,不论从受众向大众传播者传递有效反馈还是从反馈发生作用的角度而言都是相对延迟的。
(2)间接性。间接性反映在两个方面。从受众的角度而言,他们往往需要通过编辑部将自己的反应传达给报刊文章的作者、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和主持人。从传播机构的角度而言,主动收集反馈信息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做系统的受众调查,而这种调查往往是通过专门的调查研究机构--视听率调查公司、民意测验公司等展开的。媒介机构通过这些第三者间接地获得受众反馈信息及对这些信息的客观分析。
(3)代表性。由于大众传播的受众人数众多,收集每位受众成员的反馈是不可能的,因此,受众反馈研究机构只能以科学的抽样方法选取可以代表受众总体的样本进行测定,使来自样本的反馈信息反映出受众总体的反应0『而对受众成员的个别意见,除非这些反应代表相当多受众的看法,否则,对于传播者调整传播行为来说意义甚微。
(4)累积性。在大众传播中,重要的是受众一般时间的累积性反应,而不是零散的一次性反馈。如一定时期内视听率的变化或报刊发行量的升降等数据,能够指出和说明问题的所在。媒介机构储存这些数据,便于今后作出决策时参考。
(5)量化性。在大众传播中,大部分反馈信息都是以定量化的形式收集和测定的,因为舍此难以获取具有代表性的受众反馈;若仅根据个别成员的反馈推论受众总体的反馈,则必然犯以木代林的错误,无法作出正确的概括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我国的社会保险在缴费时一般实行“五保合一
- 《张三借靴》属于哪个朝代的戏曲()
- 3岁前的思维主要是()
- 胃溃疡病的肉眼病变特点,应除外()
- 《昭君怨》是著名的()曲。
- 安东尼奥尼的影片《奇遇》在叙事上有哪两个
- 某钢铁公司领导班子会议正在研究一项重大的
-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
- MPS越大,政府购买变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
- 调整卷定
- “一国两制”方针及其实践的重大意义是()
- 亚历山大二世在最后审查废除农奴制改革方案
- 宋代“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女词
- 第二信号系统
- 性格的主要构成成分是()
- 文学的意蕴层面可分为历史内容层、审美意蕴
- 测验的四个质量指标分别为效度、信度、()
- 英语中复数词尾“s”由于受前面音的影响而
- 武术有()主要手法。
- 稳定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