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述细菌性疾病的微生物学诊断程序。
  • 一、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1、采集遵循的原则:
    (1)防止污染:剖检场所:应选择便于消毒、不渗水的解剖地点,最好有专门的剖检场所和剖检台 。剖检前,动物尸体应浸泡消毒;做好个人防护:剖检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做好个人防护:剖检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焚烧或深埋:剖检后动物尸体和病料焚烧灭菌或消毒深埋。
    (2)无菌采样:目的:防止病料被污染;措施:所用器械和器皿必须灭菌,点燃酒精灯,注意无菌操作。
    (3)适时采样:细菌丰富增殖时期、病料应该新鲜:取濒死动物或刚死亡的动物,死亡动物采集病料夏天不宜迟于6~8h,冬天不迟于24h。
    (4)适当部位:根据疾病的类型和表现采集病变最典型的部位。
    2、病料采集方法(不同病料不同方法)
    (1)实质脏器:剖开体腔后,立即采集,置于无菌容器内;污染或剖开过久的被检器官:先烧烙表面,然后在烧烙的深部取一块实质脏器,放在灭菌容器内。如有细菌检验条件,可在剖检后直接做病料的触片染色和细菌的分离培养。
    (2)液体材料:脓汁、胸水一般用灭菌的棉棒或吸管吸取放入试管内,塞好棉塞送检。血液可无菌操作从静脉或心脏采血,然后加抗凝剂(每1ml血液加3.8%枸橼酸钠0.1ml)。若需分离血清,则采血后放在灭菌的容器中,摆成斜面,待血液凝固析出血清后,再将血清吸出,置于另一灭菌试管中送检。
    (3)其他病料:皮肤要取有病变且带有一部分正常皮肤的部位;被毛或羽毛要取病变明显部位,并带毛根,放平皿; 胎儿可将流产胎儿送往实验室,也可用吸管或注射器吸取胎儿胃内容物放入试管送检; 肠道及内容物只需选择病变最明显的部分,将其中内容物去掉,用灭菌水轻轻冲洗后放在平皿内。
    3、病料的保存和送检
    (1)保存:低温保存,4-10度;灭菌液体石蜡;30%甘油缓冲盐水。
    (2)送检:尽快送检,并做好记录(畜主姓名、动物种类、地址、发病情况、欲检部位及检验项目、采集时间等)。
    二、病料中细菌检查方法
    (一)形态学检查
    光学显微镜检查染色标本检查法,单染色法(如美蓝染色法、复红染色法等),复染色法(如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等),特殊染色法(鞭毛染色法、荚膜染色法、芽 孢染色法等),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悬滴法、压滴法)。
    (二)分离培养
    1、细菌分离培养对细菌病诊断的意义
    培养基中有无细菌生长推断是否为细菌病,菌落的特征用以判断细菌种类,为进一步的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及动物试验获得纯培养,药敏试验。
    2、分离培养方法:
    (1)通常用平板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分离培养,根据细菌的培养特性选择适合目标菌生长培养基。
    (2)相同条件培养的相同培养基上,不同细菌的菌落大小、形态、色泽、表面特征、边缘状态、隆起度、透明度等特征不同。有的细菌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形成溶血环。
    (3)也可采用选择培养基或鉴别培养基,以起到抑制杂菌或快速鉴别的效果,比如肠道杆菌科可选择麦康凯琼脂、伊红美蓝琼脂等。
    (三)细菌的生化试验
    (1)糖类分解试验:糖分解(发酵)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等。
    (2)蛋白质类分解试验:硫化氢试验、靛基质试验等。
    (3)其他类型试验:触酶试验、尿素酶试验等。
    (四)动物试验
    (1)将分离鉴定的细菌液接种到动物体内,观察动物发病情况,进一步确认病原。
    (2)或者将可疑病料处理液接种敏感动物,以观察典型表现;将分离鉴定的细菌液接种到动物体内,观察动物发病情况,进一步确认病原;或者将可疑病料处理液接种敏感动物,以观察典型表现。
    (五)血清学试验
    抗原+抗体→原抗体复合物(可见反应),用已知抗体检测动物体内的病原菌,用已知的病原菌抗原检测动物血清中的抗体。临床诊断中,可用于细菌的血清分型、快速诊断或大群检疫。
    (六)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的快速诊断和不能人工培养的细菌的探索发挥巨大的作用。PCR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