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IGT的临床意义。
- 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有一个血糖调节异常阶段,如糖耐量低减(IGT),IGT主要是对餐后2h静脉血糖的变化而言的,正常时,血糖在餐后均有升高,通常血糖在餐后不超过7.8mmol/L,而超过了11.1mmol/L时,为糖尿病。
当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的人群,餐后血糖在7.8~11.1mmol/L这一范围时,都归类为糖耐量低减(IGT)。研究表明IGT患者5~10年后1/3发展成糖尿病。
IGT阶段虽然没有诊断为糖尿病,但是已经开始了糖尿病相关的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而且显著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故一旦糖耐量异常,通过适当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控制体重,并适当运用阿卡波糖(拜糖平)或二甲双胍等减少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
- 大质粒与志贺菌侵袭性基因的大质粒高度同源
- 用五种标准血清鉴定Rh血型如何报告结果?
-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S、C、P
- 女性,68岁,因呕吐、腹泻、意识障碍2天
- 属于初级胆汁酸的是()
- 非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可见()
- 在测定肌酸激酶试剂中含有巯基化合物,如N
- 在22℃生长,可以产生菌红素的细菌是()
- 女性,32岁,哮喘史10年,近年来发作频
- 男,58岁,进行性贫血、消瘦、乏力半年,
- 从粪便中分离到一种细菌,检验其是否为志贺
- 血糖浓度达到下列哪项水平时可诊断为糖尿病
- 类固醇激素发挥作用是()
- 女,20岁,发热20天,体温最高39.3
- 专性需氧菌,8%~12%CO2
- 患者,女,35岁。发热、咽痛1天。查体: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期下列哪些为阳性()
- 肝素的抗凝原理是()
- 脑脊液葡萄糖含量正常可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