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论述马铃薯癌肿病的症状特点、病原菌形态特点;病害发生规律和流行条件;在国内的适生区域以及检疫检验方法。
  • 症状特点:主要为害块茎,地上部分症状多不明显。
    病原菌形态特点:休眠孢子囊近球形,褐色,厚壁,萌发产生游动孢子;
    原孢堆游动孢子侵入芽组织细胞内,使寄主细胞受刺激而膨大,菌体先发育形成的经细胞多次分裂,转而形成含有3-9隔夏孢子囊的夏孢子堆;
    夏孢子囊壁薄淡色,多角形或卵形;
    游动孢子卵圆形,鞭毛单生;
    合子(游动孢子形成配子,并结合形成合子)两根鞭毛,游动;侵入寄主细胞形成休眠孢子囊。
    病害发生规律和流行条件:1.气象因素-土壤水分饱和,温度12-24℃,pH4.5-7,最有利于发病。
    2.海拔高度-3600—1680m,2500m以上发明面积大。
    3.坡向和地势-阴坡病重,阳坡病轻。
    4.轮作-连作地病重,轮作年限长的病轻。
    5.自生马铃薯数量-自生马铃薯是土壤中重要的初侵染来源。
    在国内的适生区域:山区和潮湿地带对此病最为有利,这些地区气候凉爽、雨日频繁、雾多、日照少、土壤湿度大及酸性土壤。如在云、贵、川高原区有发生。
    检疫检验方法:1.土壤检验-漂浮法提取休眠孢子囊。
    2.直接检查有无肿瘤物。
    3.病原菌形态观察-夏孢子囊堆和休眠孢子囊。
    4.染色检验-单鞭毛的游动孢子和双鞭毛的合子。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