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简明宋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简明宋史》 材料三: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笼。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材料四:且说嘉靖年间,这盛泽镇(江苏苏州郊区)上有一人,姓施名复,浑家喻氏,夫妻两口,别无男女。家中开张绸机,每年养几筐蚕儿,妻络夫织,甚好过活……那施复一来蚕种拣得好,二来有些时运,凡养的蚕,并无一个绵茧,缫下丝来,细员匀紧,洁净光莹,再没一根粗节不匀的,每筐蚕又比别家分外多缫出许多丝来。照常织下的绸拿上市去,人看时光彩润泽,都增价竞买,比往常每匹平添许多银子。因有这些顺溜,几年间,就增上三四张绸机……(后来)夫妻依旧省吃俭用,昼夜营运。不上十年,就长有数千金家事。又买了左近一所大房居住,开起三四十张绸机,又讨几房家人小厮,把个家业收拾得十分完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 秦汉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已成为丝绸生产中心,并且植桑、丝织技术向南、向北发展;唐朝中叶以后,南方丝绸生产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北宋时,江浙和四川成为丝绸业中心。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
- 史学家万明指出“晚明时期,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
-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
-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
- 中国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于()
-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
- 材料一:晚明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是一
- 万历年间,王世懋所著《二酉委谭》说:“万
-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
- 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
- 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推行,典型地体现了
-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
-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
-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
-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
-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rd
- 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
- 唐诗“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