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戊戌变法时期的宪政改革评价。
-
1898年的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借助西方的宪政思想和三权分立的政体设计,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权的宪政改革方案,这种改革大体包括以下三点:
1、制定宪法,实行宪政康有为主张:通过宪法的制定使君民一体受宪法约束,通过三权分立的政体,建立君主立宪的国家体制。同时,他在著名的《公车上书》具体提出了通过设置“议郎”来制约君权的议会制设想。
2、设立制度局和新的中央各部办以制度局为统筹新政的变法机构;另外设立法律、度支、学校、农、工、商、铁路、邮政、矿务、游会、陆军和海军等12局作为中央常设各部来执行政务,地方也设立民政局等机构来对应统筹地方新政的推行。
3、裁撤冗闲机构或冗官对通政使司、詹事府、光禄寺、鸿胪寺和大理寺等闲散机构提出撤销,一些督抚齐全的省份如湖北、广东和云南的巡抚和河东总督也在撤销之列,这些裁撤建议被光绪皇帝所接受。康有为等维新派的宪政改革虽然最终因慈禧太后的阻挠而未能实现,但仍具有推进中国政体近代化的重大意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有()。
- 清朝官员俸禄是继承明朝制度,有米、钞、布
- 04年春节起,在发展上我国始终对外宣称我
- 清八旗与绿营分别驻守京城与各地,但绿营无
- 元朝掌管全国佛教和西藏军政事务的官僚机构
- 由于封建制和宗法制的实施,西周的任官制度
- 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政权机关,包括()、中
-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牧守县令,甚至(
- 汉朝在中国官僚体系的发育中起了什么作用?
- 袁世凯于1916年3月23日下了取消帝制
- “非进士者不入翰林,非翰林者不入内阁”说
- 1933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公务员任用法》
- 两汉、宋、明、清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
- 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是
- 宋代()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
- 按照现行选举法第七条的规定,直接选举的主
- 古代谏诤的方式有()
- 雾都孤儿中的“雾都”指的是:()
- 笔帖式
- “行宪”时期(1948--1949)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