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析实行指数化政策的条件、范围和后果。
  • 指数化政策是人们用来减轻通货膨胀危害的一种选择。有些经历过较长时期高速通货膨胀的国家,曾经实行过指数化政策。指数化政策就是在合约中附有根据通货膨胀率对名义变量进行自动调整的条款,使这些变量的实际值不因通货膨胀而变化。对于需要较长时间来履行的合约,如工资合约、债务合约、社会保险、税收等都可与通货膨胀挂钩,实行指数化。
    (1)利率指数化。债务合约中的利率是名义利率,当存在通货膨胀时,实际利率低于名义利率,如果通货膨胀率较高,实际利率可能是负值。特别是那些变换资产形式受到限制情况,如住房公积金存款、养老金储蓄、企业和政府发行的长期债券等,在高通胀时期,不仅利率是负值,而且本金价值也被通胀所吞噬。为了减少债权人蒙受的损失,也为了债务人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可采用利率指数化政策,即债务合约中规定名义利率随通货膨胀率自动调整。这样就可以减轻通货膨胀对正常的借贷活动产生的不利影响。
    (2)工资指数化。劳动合同中商定的工资是名义工资,合同一经签订,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工资固定不变,即使没有书面协议只是口头约定,工资也不是可以经常变动的。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实际工资就会下降。劳动者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可以要求在工资合同中规定“自动调整条款”,按通货膨胀率自动调整货币工资增长率。比如,某人工资2000元,某年通货膨胀率达10%,那么工资就调整为2200元。此外,对退休金、养老金、社会保险等也可采取同样办法。以使拿固定收入的人不因通货膨胀而收入贬值、生活水平降低。
    (3)税收指数化。税收是按名义收入征收的。当存在通货膨胀时,人们收入的实际价值下降,如果按原来的方法征税,就意味着降低了纳税的起征点或提高了税率,增加了纳税人的税负。为了减轻通货膨胀这种影响,可以实行税收指数化,即按通货膨胀率来调整纳税的起征点和税率。税率等级也可以按通货膨胀率进行相应调整。
    指数化政策是为了矫正通货膨胀对要素价格的扭曲、减轻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不利影响,但这种政策如果成为经济系统中机制化因素,可能会产生其他许多意想不到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奔腾和恶性通货膨胀情况下,选择指数化的可能性较大,只是温和通货膨胀的国家,实行指数化的情况较少。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