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在对茅盾的以()为代表的“社会剖析小说”的评价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其中,严家炎、孙中田主要持肯定态度。
- 《子夜》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
- 鲁迅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
- 曹禺的第三部话剧作品是以仇虎和金子为主人
- 《苍蝇》是周作人提倡“美文”的范本之一。
-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
- “京派”和“海派”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 在40年代初,郭沫若一口气创作了以“战国
- “骆驼样子”被大家称为“骆驼”,是因为(
- 请简要概述小说《阿Q正传》。
- 林先生“摹仿上海大商店卖‘一元货’的方法
- 创造社在文学革命倡导运动中新创办的刊物是
- 曹禺的“五大杰作”是指()、()、()、
- 对于如何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寻求新的出路,鲁
- 1926年《晨报副刊》上的《现代中国文学
- 葛薇龙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普通
- 在“五四”之后,许多作家都产生过彷徨的情
- 郭沫若的诗歌受到许多外国诗人的影响,其中
- 什么叫“京派小说”?老舍是北京人,他的小
- 1945年,面对重庆轰动一时的“黄金泄密
- 郭沫若曾说:“当我接近惠特曼的()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