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综述古代教育家关于因材施教的观点,并加以比较和分析。
- 孔子用“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方法,掌握学生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不同特点,对不同对象,或问同而答异,或问异而答同。《学记》主张“长善救先”,更是强调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各种特点做出更具体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原则。汉代徐干提出“导人必因其性”,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能强其所难,勉其所不能。他认为教学要注意“使辞足以达其智慧之所至,事足以合其性情之所安,弗过其任而强牵制也”,“大禹善水,君子善导,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是以功无居而言无弃也”。宋代张载也很注意因材施教。“知其人且知德,故能教人使入德,仲尼所以问同而答异以此”。他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全面的了解,知人、知德才能因材施教。明代王守仁主张教学应随人的“分限所及”,也讲因材施教,他以良医治病必须对症下药为例,说明教育应因材施教的道理。以上可见,古代教育家,普遍重视因材施教,他们的丰富经验和精辟论述对后代教益颇多。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独立思潮,除要求教
- 1929年3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
- 元朝国子学的重要特点是,在仁宗延祐二年(
- 清朝国子监在发展中,以下数端是值得注意的
-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创立于维新运动时期的()
-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确
- 书院与一般私学不同的是它有相当健全的管理
- 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三大乐趣
- 氏族长主持氏族民主集会,未成年的男女不能
- 汉代太学的考试方法主要“射策”,类似今天
- 《学记》
- ()是京师同文馆最早开设的教学馆。
- 简述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 胡瑗的“苏湖教法”一直在苏、湖两地州学试
- 唐代支持科举制,为考进士的人们创办了()
- 革命根据地教育居于首位的是学习文化知识。
- 氏族公社末期的教育,()成为道德教育的新
- 荀子的学习论强调“积”,因此是以外求为主
- 马礼逊学堂是最早在中国兴办的教会学校。
- 韩愈所说的性三品中,()的人不适合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