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 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家的代表人物,齐国稷下的学者。据司马迁说,他的年代在孟子以后。他曾到过许多诸侯国宣传他的学说,而且受到厚礼款待。他的学说的一些片断,保存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司马迁还提到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说他用这种学说来解释社会历史变迁的原因,但他并没有说明这种学说的具体内容。《孟子荀卿列传》中说:“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意思是:邹衍认为自从天地开辟以来,五行五德轮流替换,治理天下的人各有恰好配合的五行五德,那些表现预兆的感应现象就是如此的。另外在《文选〃魏都赋》注中引《七略》的解释说::“言士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照刘向的这种解释,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按着“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由土德开始,最后又回到土德,历史上每个王朝的出现,都体现了五行中某一种势力占统治的地位。这种学说,看到了历史是变化的,而且有必然的趋势。但是它把历史的变化理解为一种循环的过程,从而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和命定论。以上材料可以作为对理解邹衍“五德终始”说的补充。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一切社会制度(包括社会的根本制度和各种具
- 社会舆论有()、自下而上两种形成方式。
- 启蒙运动的信仰特点是人们想通过()和()
- 文化即文明
- 在社会预警系统中,对人们潜伏的心理和行为
- 时尚可以分为热、时髦和()。
- 简要分析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
- 社会规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主要部分。
- ()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
- 1949-1952年中国的基本阶级格局包
- 冲突学派有()和()两类。
- ()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
- 中国人的亲属关系形状是()
- ()教的“法”“解脱”“轮回”“祷告”等
-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提出了()论。
-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项
- ()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会区,通过
- ()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
- 角色失调即角色冲突。
- 最简单的、完全没有情感投注的交换模式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