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举例说明六种不同的段落结构。
  • 为了体现评论结构的波澜起伏,变化有致,正论部分在布局时通常结合使用以下六种段落结构:
    (1)归纳论证结构
    围绕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在逐步论说分论点的基础上,归纳出总论点。例如,1990年6月4日《解放日报》为鸦片战争150周年发表社论《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分论点是:
    启示之一:“落后会挨打”;
    启示之二:“对外开放是历史发展的要求”;
    启示之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总论点:“历史已证明我们有志气、有能力振兴中华,实现民族的起飞”。思路顺畅,气势磅礴。
    (2)证明论证结构
    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论据直接证明。例如,《安徽日报》2000年1月3日发表的评论《警惕农民负担新动向》,先提出“农民负担问题并没有风平浪静”的观点,点明题旨,接着提供了三个事实性论据:
    “一是增项加码行为由农业税费向行业税费转移”;
    “二是摊派对象由大人向孩子转移”;
    “三是‘摊派’行为由乡镇向村组转移”。
    最后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加重农民负担影响大局,影响稳定,更影响经济发展,应予以坚决制止。
    (3)排列(并列)论证结构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排列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发。例如,《人民日报》获奖社论《千万不可忽视农业》提出的总论点为:千万不可忽视农业。正文部分排出了四个分论点:
    ①农业的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②当前,有一些导致放松和忽视农业的认识问题值得重视;
    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民的生产活动将主要面向市场,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是正确地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要组织和发展生产;
    ④进一步重视农业,涉农部门责任尤为重大。相互并列又彼此联系的四个分论点,说明和证实了总论点,从而得出农业将获得大发展的结论。
    (4)递进论证结构
    提出总论点后,要求逐层分析,或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洗人深、由现象到本质等,把道理阐述得比较完整深刻。以《经济日报》1996年12月2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稳中求进》为例,文章第一二自然段作为引论,先提出问题——稳中求进的方针;第三至第七自然段着重分析问题——如何理解、为何提出这一方针;接着四个自然段是解决问题一一如何稳中求进;文章的结尾,提出要求和希望。
    (5)比较论证结构
    提出论点后,通过对事物本身各个发展阶段的纵向对比或与另一事物的横向对比,深入阐发道理。1982年《人民日报》获奖社论《回答一个问题一一翻两番为什么是能够实现的》正论部分便是通过历史的纵向对比,和苏联的横向对比的论证结构层层说理。
    (6)正反论证结构
    提出论点,先反后正,或先正后反,进行论述。从正反两面说理,形成强烈对比,是非曲直,昭然若揭。1995年3月31日,《中国新闻》刊发的评论《经济增长速度:快乎?慢乎?》运用正反论证结构就较为成功。文章首先提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之后分三个小标题《快在哪里?》、《慢了行不行?》、《速度多少合适?》先正后反,结论水到渠成。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