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归因原则?
-
(一)不变性原则海德(1958)认为,人对行为归因时,通常都使用不变性原则。即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
(二)折扣原则折扣原则是凯利(1972年)提出的。他指出:“如果也存在其它看起来合理的原因,则某一原因在引起某一特定效应上的作用上就被折扣了。”
(三)协变性原则凯利认为,人们时常通过检查三个独立维度的信息来进行归因的,三个维度分别是
①刺激客体 ;
②行为主体(个人);
③背景。该理论也被称为三维理论。从凯利的三维理论,可以引伸出因果归因时的三种不同类型的信息。
①特异性信息。
②共同性信息。
③一致性信息。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有一些心理品质在许多团体领导人中有共同性
- 自我意象
- 社会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刻板印象威胁
- 公检法人员抓强盗、调查贪污、惩治罪犯等行
- 噪音为什么会使利他行为减少?
- 认知失调主要是由学者()提出来的
- 詹姆斯的自我理论明显带有()的特征。
- 个体如何通过学习机制形成社会态度?
- 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
- 反刻板印象
-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增加利他行为。
- 政府和有关机构开展大规模的宣传促进人们的
- 亚当·斯密认为人是()的人
- 古代心理学思想主要是一些名家的言论或者思
- 简述诱导服从实验得出的结论。
-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使偏见得以持续下去的社
- 角色扮演者扮演角色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边
- 个体对所处空间密度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