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尴尬的八千万元 8000万元的积累和消失,联系着武汉无线电厂的盛与衰。 2000年,在眼见企业无力回天的情况下,800多名职工在拿到一笔钱后自愿与厂方解除劳动关系。此时,8000万元存款已不复存在!“老厂长以前的话兑现了一半。老厂长走后,我们真的没生产,但8000万只保了我们三年!”许多干部职工哭笑不得。8000万的现金存款为什么不能保证武汉无线电厂经营的成功?
  • 第一,宏观体制造成的企业资产结构单一状况,客观上抑制了企业的投资需求,从而强化了他们在调整产业规模和结构上的惰性,使其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减弱。首先由于我国现行体制决定了绝大部分社会资金只能通过银行体系用于投资,使投资的风险高度集中。在国家货币政策从紧的方针引导下,即使地方政府出面担保,银行对许多资产和产业结构单一的企业的贷款要求并非积极配合,因此追加投资和流动资金的满足率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自筹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那些生存情况尚可且实力不强的企业总是不愿意膨胀自己的投资需求。其次作为企业来说,必须考虑信贷资金利息与产业资金利润的比较。在当时,我国银行贷款的利率在15%以上,而工业企业资金利润率平均为5%。企业如果不具有赢得寡占利润的实力,投资于产业还不如将资金存入银行吃利息合算。因此,武汉无线电厂宁愿将自有资金存入银行而不愿意贸然投资。
    第二,缺乏对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规划,忽略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武汉无线电厂的“长江”牌音响曾风靡国内市场,也积累了一笔数额不小的自有资金,但是却没有把积累的资金用于技术开发,投入新事业开发,而是以职工福利的名义存入银行。他们对改善职工福利从而促进企业长期发展问题的关注,远不如对自己所控制的资源量及相应名望的增加程度等自我激励问题的重视。从而导致企业丧失了技术市场上的抢先优势。没有跟上同行业开发换代产品VCD技术的步伐,而在国内VCD市场被分割的情况下跟进已难成气候。到1996年该厂进行整改时,还寻觅不到新的技改方向,使得武汉电子行业这最后的一块品牌消泯。
    第三,缺少名牌创新效应意识。所谓名牌效应是指由名牌这个无形资产所引发的能够为其所有者或经营者带来新的经济效用的现象。这里所说的名牌创新效应就是特指拥有名牌产品A的企业能够直接利用该名牌的多项效用进行经营范围的扩充,从而孕育名牌B、C⋯⋯N。如海尔集团从最初生产冰箱所创立的海尔品牌发端,逐步孕育出以海尔命名的洗衣机、空调、彩电等新产品,以至用这个名牌向软件产业进军。再如春兰集团利用名牌创新效应突破产业拓展的同心圆概念,从家电进入到电子、摩托车、发动机、动力电池等多种非完全相关行业,并且开始在贸易领域中进行创立服务名牌的新尝试。相比而言,武汉无线电厂就没能运用现有品牌优势漠视这种效应。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