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从8月12日到8月21日,在京、津、杭、深四个城市里,公安交管部门发放的“二○○二”式机动车牌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短短的十天中,人们从最初的兴奋、好奇、肯定中,慢慢咂过味来,直至最后理性的思考占了上风:“个性化”也应该有“法度”!8月21日,新车牌被暂停发放。四城市交管部门发放“个性化”车牌依据的是《公安部关于开展启用“二○○二”式机动车号牌试点工作的通知》(公交管〔2002〕85号),无疑问题就出在这个依据上。按照这一“通知”,纪念日、姓名、公司名称等都有可能“化”为新车车牌号。于是,被称为最具“创意”的号码,如“USA•911”、“FBI•001”、“IBM•001”、“SEX•001”、“CHN•001”等相继出炉,车主们在享受个性张扬带来的巨大精神满足的同时,这一“通知”也开始接受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的拷问。依照行政法有关理论,任何行政规范性文件都必须依法制定,既不能与宪法、法律相抵触,也不能与法规、规章相抵触。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现有的法律规范中没有明确的关于注册车牌的法律规定,但问题就出在,“通知”对现行法律条文尽到了应有的注意,却忽略了法律中所体现出的法律原则与理念。如,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对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进行了严格规范,如第九条规定:“企业名称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和文字:(一)、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二)、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等等。 在个性化车牌政策的整个酝酿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媒体报道过政策制定者为此召开过听证会。政策叫停之前,并没有任何征兆,车管部门甚至还在叫停几天前通过媒体向人们保证,数分钟之内就可以制作一个车牌,车主们大可不必扎堆儿办照。而叫停之后,相关部门也没有随之给出正式的解释,一纸公告“系统故障”,任凭广大群众云山雾罩。而作为政策的相关者,群众本来是有知情权的。更何况,承诺无法兑现也会影响政府部门的诚信形象。一项政策的推出应当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其酝酿、实施、废止都应当有一个科学论证的前提,否则,其可行性在理论上就会遭受怀疑,在实践中很可能遭受否定。从本案例来看,影响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政策是否符合社会道德
B、政策是否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
C、政策是否符合法律中体现出的法律原则和理念
D、决策者的个人偏好
- A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管理理论
- 简述公共政策过程中科学化的内涵。
- 思想教育手段常用的基本形式有()
- 试述政策均衡的特征。
- 假定某市有100万劳动力,他们以年为单位
- ()是现代国家都以主权属于人民为根本理念
- 下列哪种政策会给某一社会群体带来利益而同
- 下列属于模型的意义的有()
- 公共政策难以持续的原因有()
- 公共机构的特性是( )。
- 简述政策终结的对象。
- 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类型有()。
- 简述反馈子系统的功能?
- 团体决策模式认为公共政策是()之间相互斗
- 在田野调查中人们惊异地发现,很多国家的部
- 哪种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
- 以下哪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 政策的基本功能有()。
-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 组合主义政策过程理论模型对公共政策学的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