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材料一:2012年6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统一、鼓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升华这一民族精神。 材料二、“韩流”涌入中国以来,赢得了许多青少年学生的青睐。据上海市团委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在360名接受调查的青少年学生当中,知道“哈韩族”的占80%,知道“流氓兔”的占81.9%。另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有46.5%的中学生表示喜欢韩国的青春偶像剧,48.2%的中学生表示喜欢欧美的HIP-HOP、日本动漫、韩式阔脚裤。 (1)结合材料一,说说在新的历史条件我们应该怎样弘扬这一民族精神? (2)新时期中国为什么仍然必须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魂”? (3)结合材料二,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呢?
-
(1)我们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
(2)要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民族精神之魂的力量,增强全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利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和重大纪念日,深入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奋斗历史,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引导和激励人们同心同德地创造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
(4)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努力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5)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改革创新。
(2)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3)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广西,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壮、苗等11
- 2009年8月10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和
- 京剧藏戏《文成公主》中,藏戏与京剧相结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
-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
- 背景材料:“多难兴邦&rd
-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网上墓园”。在清
-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
- “中国梦”是中
-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展示。巴西的狂欢节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
- 近两年,“汉字热&rdqu
- 新时明广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
- 2013年8月至10月,中央电视台举办
- 《论语》曰“为仁由己”,又说“君子求诸己
- 在雅安“4.20&rdqu
- 藏族由于“其腥肉之食,非茶
- 袁隆平先生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半个世纪里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①各民族文
- 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